三都赋分别是《吴都赋》,《魏都赋》,《蜀都赋》。历时十年所作,一时被传为经典。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。三都赋写的是魏、蜀、吴三国的国都。这篇赋实际上不只是写三个都城,而是写魏、蜀、吴三个国家的概况。三都赋作者是谁呢?下面小编向大家介绍一下三都赋的作者。
三都赋的评价:
王鸣盛说:左思于西晋初吴、蜀始平之后,作《三都赋》,抑吴都、蜀都而申魏都,以晋承魏统耳。《文选·三都赋》李善注引臧荣绪《晋书》一段文字,云:思作赋时,吴、蜀已平,见前贤之是非,故作斯赋,以辨众惑。

三都赋作者是谁?
三都赋的作者是左思。左思:西晋文学家。字太冲。临淄(今山东淄博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他家世业儒学。少时曾学书法鼓琴,皆不成,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,乃发愤勤学。
左思出身寒门,虽有很高的文学才华,却在当时的门阀制度下屡不得志,只好在诗中表述自己的抱负和对权贵的蔑视,歌颂隐士的清高。左思所作琴曲有《招隐》,收入《神奇秘谱》之中,并在解题中引录了他的两首同名诗,此外,《秋月照茅亭》、《山中思友人》也有人认为是他的作品,这些作品中都贯穿着隐逸思想。左思作品旧传有集5卷,今存者仅赋两篇,诗14首。《三都赋》与《咏史》诗是其代表作。左思的作品收录于清人严可均所辑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和逯钦立所辑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》。

三都赋中的名句:玉卮无当,虽宝非用;侈言无验,虽丽非经。大意是:玉杯没有底,虽然是宝贵的东西却也不合实用;夸大的言辞经不起验证,虽然很华美,但却不是可以用以指导实践的常理。言语要被称得起常理,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;夸大的言辞,在实践中做不到,即使再华美,也不能用以指导实践。这就像没有底的玉杯,虽然可以被称为宝贵的东西,但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。这几句用无底之玉杯比喻无验之侈言,明白易懂,这种以物理喻事理的方法可以借鉴,也可用这几句说明大话说得再好听也投有什么实际用处。